扫一扫添加我为好友
扫一扫添加我为好友
扫一扫添加我为好友
扫一扫添加我为好友
发布时间:2025-07-05来源:九天企信王作者:雨落长安
每年春季,成都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都会迎来一场糖酒行业的盛会——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(以下简称“成都糖酒会”)。作为国内食品酒类行业规模最大、影响力最广的展会之一,它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企业、经销商和行业专家,更成为观察行业趋势、挖掘市场机会的风向标。
对于从业者而言,如何在这场盛会中高效对接资源、捕捉商机?本文将从展会价值、筹备建议到参会技巧,为您提供一份实用指南。
1. 行业资源的汇聚地
成都糖酒会最大的优势在于“规模效应”。展会上,从传统白酒、葡萄酒到进口食品、休闲零食,几乎覆盖了糖酒行业的全产业链。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初创品牌,都能在现场找到目标客户或合作伙伴。往届数据显示,单届参展企业超4000家,专业观众突破30万人次,这种“一站式”资源整合能力,远超普通行业展会。
2. 把握趋势的窗口
展会的另一大亮点是行业风向标的属性。例如,近年来低度果酒、健康代糖食品等新品类集中亮相,反映出消费市场“年轻化”“健康化”的趋势。企业可以通过观察展品设计、参与同期论坛,快速了解技术升级方向(如智能酿造设备)或营销创新模式(如社交电商渠道策略),从而调整自身经营策略。
3. 精准对接的桥梁
不同于线上沟通的局限性,线下展会的面对面交流能极大提升合作效率。某调味品品牌负责人曾分享:他们在2022年展会期间,通过定向邀约目标客户到展位品鉴,现场签约率较线上沟通提高了3倍。此外,许多地方政府招商部门、行业协会也会设展,为区域产业合作提供政策支持。
1. 明确核心目标
参展前需确定核心诉求:是推广新品?招募区域代理?还是学习同行经验?目标不同,资源投入方式也应调整。例如,若以招商为主,需提前准备样品手册、代理政策说明,并安排销售团队驻场;若以调研为主,则应规划走访动线,重点记录竞品信息。
2. 展位设计与体验优化
*视觉层面*:展位设计需突出品牌调性。某红酒品牌曾用“沉浸式酒庄体验”主题,通过原木展架、实物葡萄藤装饰,强化产品“天然酿造”的卖点,吸引大量观众驻足。
*互动层面*:设置体验环节能提升客户停留时间。例如,休闲食品企业可提供试吃并搭配趣味小游戏(如扫码投票评选口味),既能收集用户反馈,又能增加品牌记忆点。
3. 数字化工具赋能
除了传统物料,建议提前布局数字化工具:
- 电子资料库:将产品手册、合作政策生成二维码,方便客户一键获取;
- 直播引流:在展位架设直播设备,同步展示展会盛况,吸引线上潜在客户;
- 客户管理系统:使用轻量级CRM工具(如小程序表单),快速记录客户需求并分类跟进。
1. 提前规划行程
糖酒会展区通常按品类划分(如酒类、食品、调味品等),建议根据自身需求制作优先级清单。例如,经销商可重点考察有区域代理政策的企业展位,而采购经理则需关注原材料供应商展区。官方发布的展位地图和论坛时间表需提前下载。
2. 高效沟通技巧
*主动提问*:与参展商交流时避免泛泛而谈,可直击核心:“这款产品的区域代理政策是什么?”“技术支持包含哪些内容?”
*资源互换*:若希望获得深度合作机会,可主动提供自身资源信息,如现有销售渠道规模、仓储物流能力等,增强对方信心。
3. 获取行业洞察的隐藏方法
除了主展区,不妨关注两项容易被忽略的内容:
- 配套论坛:行业峰会、技术发布会往往透露政策动向。例如近年“乡村振兴专区”的设立,反映出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扶持趋势;
- 包装设计展区:许多企业会将创意包装单独展示,这些案例能为产品升级提供灵感。
1. 地理与交通枢纽地位
成都双流国际机场、天府国际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超500条,高铁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城市。参展商从上海、广州等地出发,3小时内即可抵达,极大降低了物流和差旅成本。展会期间,主办方通常提供地铁接驳巴士,从市中心到展馆仅需40分钟。
2. 产业基础与消费活力
四川本就是白酒产业重镇(2023年全省白酒产量占全国52%),拥有五粮液、泸州老窖等龙头企业。同时,成都年轻人消费力强劲,2023年新式茶饮、预制菜等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37%,成为新品测试的理想市场。
3. 文旅资源加持
展会之余,成都的“慢生活”氛围为商务社交提供天然场景。例如,参展商邀请客户体验川菜宴席、观看川剧变脸表演,既能深化感情,又能巧妙植入品牌文化。此外,周边三星堆、大熊猫基地等景点,也为参展行程增添人文价值。
1. 避开高峰期:展会首日上午人流量最大,如需深度洽谈,建议选择午后或次日;
2. 着装舒适性:展馆面积通常超过10万平方米,建议穿轻便运动鞋,携带便携水杯;
3. 资料轻量化:纸质资料易丢失,可改用U盘或云盘链接分享;
4. 后续跟进策略:离开展会后48小时内是跟进黄金期,需按客户意向分级联系(如A类客户72小时内电话回访,B类客户发送定制邮件)。
成都糖酒会如同一面镜子,既映照出行业当下的竞争格局,也折射出未来发展的潜在机遇。但需明确的是,展会的价值不仅在于“参与”,更在于“转化”——能否将收集的信息转化为产品策略,将初步接触转化为长期合作,才是衡量成败的关键。
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,只有带着清晰的目标、充分的准备和开放的思维踏入展馆,才能真正让这场盛会成为生意的跳板,而非一场热闹的行业聚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