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一扫添加我为好友
扫一扫添加我为好友
扫一扫添加我为好友
扫一扫添加我为好友
发布时间:2025-08-05来源:九天企信王作者:自由如风
仲夏时节,在湘南山区桂东县普乐镇,村民老陈刚结束田间劳作,手机叮咚一声收到短信:"预计未来三天有强降雨,请及时疏通排水沟渠,做好农田防护。"老陈立即扛起锄头奔向自家稻田。这个看似简单的场景背后,是基层治理数字化的一次创新实践。
一、打破"最后一公里"的信息屏障
在传统的基层工作中,"喇叭喊话""公告栏贴通知"曾是主要的信息传递方式。去年雨季,某村因未及时获取泄洪通知导致农田受淹的经历,促使镇政府开始探索更高效的沟通方式。
通过建立精准分类的短信数据库,全镇形成了覆盖机关干部、村支两委、党员、村民小组长、企业负责人等7类群体的信息模块。每个模块都保持动态更新,确保人员流动时的信息衔接。例如在外务工人员模块,既包含常规政策宣传,又提供返乡创业政策包。
二、让重要信息"跑"在突发事件前面
在应急管理方面,短信平台展现出独特优势。防汛抗旱指挥部通过平台实现"三级预警"机制:蓝色预警时向村干部发送准备通知,橙色预警时向全体村民发布避险指南,红色预警时启动实时动态播报。去年汛期,提前3小时发送的滑坡预警信息,成功帮助12户村民安全转移。
针对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,推送内容形成四大类:
1. 政策直达类:新农保参保指南、宅基地确权流程图解
2. 生产服务类:春耕技术要点、天气墒情预警
3. 民生提醒类:合作医疗缴费提醒、疫苗接种安排
4. 应急响应类:山洪预警、森林火险等级
三、"指尖对话"搭建干群连心桥
创新性地开发双向互动功能,群众回复特定数字即可进入咨询通道。例如回复"1"转计生服务,"2"接民政求助,"3"连农技咨询。每周三设为"线上接待日",由值班领导直接回复疑难问题。
这种"不见面服务"不仅提高办事效率,更收集到大量民意数据。分析显示,土地流转政策咨询量连续三个月居首,镇政府据此组织专题宣讲会,现场解决问题28件。疫情防控期间,通过短信收集返乡人员信息386条,实现精准管控。
四、可复制的基层治理经验
经过两年实践,这套系统显现出三大成效:政策知晓率提升至92%,应急响应时间缩短40%,群众满意率增长35个百分点。其成功经验可归纳为:
1. 数据管理动态化:每月更新通讯录,建立离任干部、流动人口专属通道
2. 内容生产专业化:组建由各部门骨干构成的信息编辑小组
3. 服务时段人性化:避开农忙时段发送信息,紧急通知采用特别提示音
4. 隐私保护规范化:严格管理通讯数据,定期销毁过期信息
五、智慧治理的未来图景
随着5G技术的普及,该镇正探索升级"政务微信+短信"双通道模式。试点村已实现灾害预警信息自动触发应急广播,重要通知同步生成语音版本。未来计划接入物联网数据,当水库水位达到警戒线时,自动向下游村民发送撤离通知。
这种"有温度的数字治理"启示我们:智慧政务不是冰冷的技术堆砌,而是要以人为本,用科技延伸服务的触角。当每部手机都成为接收政策的"小喇叭",每个村民都变成基层治理的"传感器",乡村振兴就拥有了最广泛的数字底座。
夜幕降临,普乐镇的田间地头依然亮着点点手机屏幕的微光。这些穿梭在数字空间的信息流,正悄然重塑着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,让政民互动突破时空界限,在"指尖"上续写着新时代的鱼水情深。